-
四川:"校園餐"常態長效治理 鼓勵聘用家長從事食堂工作 2025-01-25
-
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是為了延緩就業嗎? 2025-01-22
-
多所“雙一流”高校發力醫學 2025-01-21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是一個階段教育工作的路線圖,正確深刻理解這些規劃,是落實好教育強國建設的第一步。而公眾的正確理解,也必將影響教育強國建設的外部環境。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在優化高等教育布局中明確提出:有序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穩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其實此前教育部與相關負責人已經多次談到持續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這一政策,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其中流傳最多的一種錯誤解讀就是“延緩就業”。
顯然,這是誤解,誤讀。
這幾條布局與結構性調整,核心還是為了加強和提高我國高層次拔尖人才的培養規模與質量,以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高層次拔尖人才是大國競爭的勝負手
怎么講?我們不得不回到中美博弈,高層次拔尖人才是大國博弈的勝負手。
2016年美國與中國開打貿易戰的同時,同步推進了科技戰與人才遏制戰略。貿易戰,美國是很難打贏中國的,尤其是有科技加持的話。因此特朗普同步推進了科技戰,打壓華為,進行芯片封鎖就是其中的一例。為了全面切斷中國的科技進步,美國全面推進了人才遏制戰略,因為只要有優秀的科技人才,尤其是拔尖的科技人才,技術的突破是遲早的事情。日前,我國大模型DeepSeek讓美國在GPU上的圍堵大打折扣,就是一例。
在某種程度上講,中美博弈勝負手,就是高水平拔尖的科技人才之爭。因此,美國全面對中國拔尖科技人才培養下手。
事實上,因為西方在科技與教育上的長期領先,出國留學成為我國拔尖科技人才重要成長通道之一。2023年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76.3%都有海外學習經歷。2019年左右,我們每年公派出國的高層次人員就超過3萬人。
2018年美國政府開始對我赴美留學人員簽證進行全面限制,核心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項,一個是高層次,即博士與訪問學者,第二就是所謂“敏感專業”。拜登政府上臺后,繼續團結西方擴大這一做法。去年10月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對來自中國部分院校的學生發布禁令。不僅僅是瑞士,德國、荷蘭等西方陣營的一些學校近年也紛紛宣布對來自中國的學生進行專業限制與背景調查。
伴隨時間的推移,進行背景調查的專業逐漸擴展至絕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去年6月的一次智庫會議上,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公開聲稱:歡迎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但只能學習文科,不能學習理工科。
在一系列圍堵下,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著名理工特色鮮明的高校本科生出國率一度腰斬,國防七子高校甚至跌去2/3。去年11月美國發布的門戶開放報告顯示,中國赴美留學人數繼續大幅下降,全面被印度超越。
正因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之所以強調自主,就是別人不給你培養了,我們不得不主要依靠自己。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被提級召開,中央做出重大的系列部署,以提高和加強自主人才培養質量、數量。原因也比較簡單,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最后階段就是研究生教育階段,也是關鍵。
我們再看這次的布局
注意,首先強調的是有序擴大優質本科招生規模。我國普通高校2800余所,但雙一流高校僅有147所,原985高校則僅有39所。這些著名高校均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本科招生規模偏小,往往小于研究生招生規模。尤其是頭部的著名高校,本科生招生規模遠遠小于研究生招生規模,即所謂的“本研倒掛”。如北京某著名高校2024年本科生招生3800人,但研究生大約招1萬人,其中博士超過4000人。
高層次人才培養階段是研究生階段,但本科是前序階段,否則就是無源之水。擴大優質本科招生規模,就是希望充分發揮高層次研究型大學的培養能力,為后續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高質量的生源基礎。
當然,著名大學本科擴大規模,也是讓更多普通人有獲得感。
再說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前面說了,出國留學一直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目前被圍堵。更重要的是,伴隨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高質量發展,也必須有更多高層次人才的支撐。也因此,研究生規模持續擴張,就順理成章,也是必須的前提。
但在研究生規模的擴張上,是有著不同結構性布局的,這就是綱要中的“穩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
擴大研究生規模,其中一個核心是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占比。高層次人才培養最高階段是博士,這一點就和前面說的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對我們的針對性圍堵直接相關。美國等西方國家圍堵的核心是博士研究生階段等高層次人才培養,也因此,我們不得不盡快擴張博士階段的規模,一方面是發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需要給這些出不去的孩子們深造和培養的機會。
2017年至今,清華大學國內深造率,已經從50%增長到目前的65%。近年我國博士的招生量持續以10%的速度在顯著增長。
另外一句話就是“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這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在結構與方向上,需要重視培養更多高層次應用人才,即專碩、專博,尤其是碩士階段。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就明確提出,原則上未來增長的碩士點,主要以專碩為主,培養應用人才為主。近年專碩招生量基本已經達到了碩士招生量的60%,著名大學的學術人才培養伴隨博士招生規模的擴大,已經全面轉向博士階段。
為什么說“為了延緩就業”是一定程度的誤讀,誤解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222萬人,去年是1179萬,202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量130萬人,其中包括近15萬博士。也就是說,從延緩就業角度,碩士研究生招生是有直接價值的,但這種價值相對比較小,比較低,核心目的還是前面談的目標。
碩士招生總量大約只有全國高校畢業生的10%,我們的碩士招生即便按10%增長,也僅有10余萬,這個數字和1222萬畢業生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很難起到顯著緩解作用。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給我們指明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方向,路徑,當下核心任務就是抓落實,但我們必須深刻全面理解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的深刻內涵,才能行穩致遠,不走歪。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