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很辛苦,但請看我如何漂亮地堅持!”看完莫名心疼! 2022-01-11
-
給家長的一些建議和提示 2021-12-25
-
期末復習季來了,這7個科學方法一定要教給孩子,復習事半功倍! 2021-12-25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
其實,叛逆期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階段,這也是孩子心智成長的關鍵一環。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想要彰顯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所以就會通過各種行為來表達,而這在父母們看來可能就是“叛逆”了。
這種心理是正常的,很多父母之所以十分頭疼,不知道如何應對,是由于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孩子,教育孩子。
今天給大家分享3條“錦囊妙計”
1.正視青春期,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自主性和自由性,當然這些表現在父母眼里就是跟他們作對,但實際上他們只要想要告訴你“我不是小孩子了,請你也別拿對待小孩子的方式對待我”。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變對叛逆期的看法。你可以主動去尋找一些關于叛逆期的資料,去科學認識叛逆期,不要總是帶著過度緊張和成見的眼光去看待。
在這個時期,堵不如疏,一味的壓制,不如適當的放手,只要不觸碰底線,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主選擇權。這樣既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也有利于緩和你和孩子的關系。
2.正確引導孩子的偏頗或錯誤行為
在青春期中,有些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在父母眼中完全錯誤的事情來,這其中既有孩子個人的原因,比如他們會覺得那些事情很酷,可以吸引女孩的注意。
但是父母沒有做好引導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雖說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但是,在選擇的道路上,父母應該給予他們適當的建議或者通過一定的方法讓他們自我改正。
比方說他們覺得讀書沒什么用,那么你就可以帶ta去體驗一下賺錢的辛苦。這樣,他們自己就會覺得原來讀書是那么幸福。只有孩子內心愿意改變,并且付諸行動,父母的引導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3. 做好溝通,平等交流
即便孩子已經十幾歲了,但是大多數父母依舊用老眼光看待孩子,覺得他們還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必須要聽他們的話。在與孩子溝通時,仍然是一種訓斥或者教導的口吻。
但是,我們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開始追求獨立性,不再愿意事事都聽從父母。這就要求父母溝通的態度要拿捏好,不能再以那種居高臨下地態度與他們進行談話,而應該用一種平等的態度去跟孩子交流。
交流時還需要注意語氣,要把自己當做孩子的朋友一樣。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覺得父母是關心并且理解他們的。而這種平等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拉進雙方的心理距離,你講的話孩子才愿意去聽。
孩子的叛逆期雖然會有點麻煩,但我相信,只要父母愿意去改變,并且使用了正確的方法,這個難題就可以解決。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