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嚴查人籍分離、空掛學籍等問題 2025-02-07
-
四川:"校園餐"常態長效治理 鼓勵聘用家長從事食堂工作 2025-01-25
-
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是為了延緩就業嗎? 2025-01-22
“《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辦法》共五章十七條,制定出臺的目的是希望通過督導評估推動各地加強和改進對幼兒園的管理,督促幼兒園把握底線標準,依法規范治教,提高辦園水平。”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副局長林仕梁在日前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為建立完善幼兒園督導評估制度,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通過促進幼兒園規范辦園行為,維護幼兒合法權益,保障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依據《教育督導條例》,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印發了《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辦法》。
未取得辦園資質幼兒園首次納入督導評估范圍
“在評估范圍上,這次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強調了全覆蓋,要求對幼兒園、附設幼兒班、幼教點,包括未取得辦園許可的幼兒園,都要納入督導評估范圍,督導評估的重點是薄弱幼兒園。”林仕梁介紹說。據了解,這也是國家層面首次明確將未取得辦園資質的幼兒園納入督導評估范圍。
2010年國務院下發《關于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后,2011年至2016年,我國先后組織實施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動了學前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短短6年間,全國幼兒園總數從15萬所提高到超過22萬所,在園兒童從2977萬人增加到4264萬人,學前教育的毛入園率提高到75%。
林仕梁坦言,在學前教育規模迅速增加、普及程度快速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如辦園條件不夠充足、教師隊伍不夠穩定、教育活動存在小學化傾向、保教質量參差不齊等一些發展中的新問題。
為此,教育部2016年發布《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園辦園行為和規范管理作出明確規定。林仕梁認為,在《幼兒園工作規程》的基礎上,此次《辦法》的出臺是針對近年來仍客觀存在的一些辦園行為不規范問題和可能危及兒童安全健康的惡性事件,督促各地貫徹好《幼兒園工作規程》,把握住辦園行為和規范管理的“底線”,加強管理、依法治教,督促幼兒園規范辦園行為,保障幼兒健康成長。
“《辦法》突出的是底線標準,是一所幼兒園是否具備資質的最基本要求,對各種不同類型幼兒園規范辦學行為和管理都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國家督學、廣西教育學會幼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胡明說。
辦園條件和安全衛生是常規性督導評估重點
“根據《辦法》要求啟動的督導評估有鮮明的側重點,督導評估的5個指標32個要點中,涉及辦園條件、安全衛生的就占了2個指標16個要點,其中安全衛生這個指標下就有9個要點。”林仕梁說。
記者翻閱隨《辦法》印發的《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指標與要點》后發現,在“辦園條件”和“安全衛生”兩個指標下,辦園條件方面主要考察幼兒園辦園資質、辦園經費、規模與班額、園舍與場地、設備設施、玩教具材料和圖書等情況,安全衛生方面主要考察幼兒園安全和衛生制度、膳食營養、衛生消毒、健康檢查、疾病防控、安全教育、校車及使用等情況。
林仕梁特別指出,此次是面向所有向3—6歲兒童提供保育教育服務的幼兒園(班、點)的督導評估,不是專項督導,而是常規督導,以3—5年為一個周期,在每個周期內,要求所有幼兒園(班、點)至少接受一次督導評估。
突出對辦園行為和規范管理的整改督促
《辦法》明確這項督導評估工作的三項原則:以評促建、客觀公正、注重實效。“與2012年的《學前教育督導評估暫行辦法》對政府和舉辦機構配置資源提供條件進行評估的‘督政’相區別,此次是以幼兒園的規范管理和辦園行為為重點的‘督學’。”林仕梁說。
據悉,此次督導評估工作以縣級督導評估為主,市級教育督導機構對縣級督導評估工作情況進行監督和指導,省級教育督導機構需要對全省幼兒園督導評估工作進行抽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采取“雙隨機”方式進行專項督導,結合省級督導評估報告和相關數據信息形成國家督導評估報告,并向社會公開。
“在督導評估結果運用上,本次督導評估強調既要發現問題,又要督促整改;既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又為幼兒園辦園提供幫助指導,而不是僅僅把評估作為評判幼兒園優劣、對幼兒園進行分類定級的手段。”林仕梁說。
文章來源: 四川省教育廳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